- Address :香港灣仔駱克道300號僑阜商業大廈12樓
- Tel :+852 2521 1806
- Fax :+852 2521 1478
- Email :hk@smartteam.hk
新準則下財務報告分析存在八大誤區
會計準則的目的是為會計報告的使用者服務。會計報告的使用者包括股東、管理層、政府機構等等,但最主要的則是企業的股東或者說投資者(包括潛在投資者)—特別是針對上市公司。但是投資者在分析報表時很可能會陷入某些習慣性的誤區:比如僅重視利潤、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等等。雖然中國的會計準則已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質趨同,但如果不能跳出這些誤區的話,投資者從會計報告中很有可能得出片面的甚至錯誤的結論。本文對此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力圖給到投資者啟發,以使其能夠從會計報告中獲得全面、客觀的信息。
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是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結構性表述。所有投資者主要通過財務報告獲取相關信息,且新會計準則中涉及財務報告的準則就有九個具體會計準則,因此,財務報告非常重要,投資者更需要特別關註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列報,并學會如何有效地去閱讀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從中獲取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新會計準則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并采用了“資產負債觀”的核心理念,在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方面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投資者在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進行分析時往往容易存在以下八大誤區。
誤區之一:重視利潤、忽視資產和負債
利潤指標一直以來都是廣大投資者投資決策時所參考、甚至直接依據的主要財務指標。新會計準則采用資產負債表觀后,實質上一個公司的利潤不僅由收入和成本費用來決定,而且還由資產和負債期初和期末的變動情況來決定,且利潤中包含未實現的利得和損失。上市公司實施新會計準則后,利潤也呈現出越來越波動、越來越虛化兩個主要特點。在資產負債觀下,投資者更應該關註一個公司資產和負債未來的現金流入和流出情況即未來的獲利能力,而不應該過于重視沒有太大信息含量的綜合性的利潤指標,其實凈利潤指標還不如毛利率或者營業利潤率指標對決策有用。
此外,大部分投資者習慣于分析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凈利潤增長率、市盈率等少數指標,對財務報表很少有較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因而,大部分進行盈余管理甚至財務欺詐的上市公司也主要是對利潤及相關指標進行操縱。
誤區之二:重視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忽視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
財務的核心是“現金流為王”,因此,不僅上市公司管理層非常重視現金流的管理,而且投資者也非常關註一個上市公司的現金流量狀況。但是,投資者在分析上市公司時,往往用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和凈利潤的對比來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質量或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和流動負債的對比來分析償付能力,而實質上這是較難看出上市公司盈利質量和償付能力的。比如,當前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主營業務是制造或外貿,但其較大比重的資產卻是對外投資,投資可能成了該公司利潤和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的主要來源,其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可能一直為負,但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卻可能很好。
誤區之三:重視合并財務報表、忽視母公司個別財務報表
合并財務報表是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業集團整體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財務報表。合并財務報表所反映的會計主體是會計意義上的“主體”,合并財務報表不反映任何現存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由于母、子公司之間業務的多元化和差異化、合并范圍的影響以及合并抵消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因此合并財務報表很難為投資者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
誤區之四:重視年報、忽視季報
投資者往往重視對上市公司經過審計的半年報和年報的分析,并據此作出投資決策,實質上年報往往掩蓋了季度之間的波動,年報往往是較為滯后甚至嚴重滯后的會計信息,據此決策可能會受嚴重誤導。
誤區之五:重視報表數據、忽視數據的質量分析
投資者在閱讀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時,往往直接拿財務報表數據進行盈利能力、償付能力、運營能力和發展能力方面的分析,而沒有對這些數據進行一些必要的剔除(如對非正常和未實現利潤的剔除、對不真實資產和負債的剔除)和處理。一般投資者通常容易忽視對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潤質量、資產和負債質量、所有者權益質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誤區之六:重視財務信息、忽視非財務信息
雖然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提供了大量的會計信息,但這些財務信息往往是滯后的、綜合性的、靜態的會計信息,并且財務報表上即包括歷史成本信息還包括公允價值信息,這些會計信息遠不足以投資者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甚至全部依據。而我國廣大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進行財務分析時往往過于重視對財務信息的分析,忽視了對非財務信息的分析。非財務信息包括那些不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不一定與企業財務狀況相關,但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密切聯系的各種信息。投資者如果忽視對上市公司創新能力、產品和服務質量、市場地位和競爭力等非財務信息的分析,可能就很難對上市公司的未來盈利能力作出準確的判斷。
誤區之七:重視財務報表、忽視報表附註
財務報表數據是用貨幣高度概括的結果。因而,如果單純用總括數據進行分析,就可能無法得到決策有用的信息。而附註是財務報表的必要補充和說明,投資者在對上市公司進行財務分析時,忽視了報表附註的分析,尤其是或有事項、承諾事項、關聯交易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分析,則很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比如,利潤表中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項目,其來源于交易性金融資產和交易性金融負債公允價值的變動、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變動。假設某上市公司2009年半年報利潤表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3000萬元,而報表附註里關于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說明是,其中:600萬元為交易性金融資產,2400萬元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變動,雖然,這利潤表中3000萬元都是“浮盈”,但投資性房地產的2400萬元“浮盈”是評估的結果,而不是實際價格變動的結果。
誤區之八:重視報表數據分析、忽視業務實質的判斷
投資者進行財務報表分析,一定要結合上市公司的業務情況對數據進行分析判斷,而不能僅從財務數據得出分析結論。當然,一部分投資者可能由于財務知識的欠缺,對財務數據本身的涵義都并不太了解,更別提財務數據背后的業務實質分析了。
比如存貨數據,不同上市公司披露的存貨數據,其信息含義是大不相同的。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后,一部分上市公司由于年初為了防通脹而進行了大量采購,而下半年隨著市場的萎縮,產品又嚴重滯銷,從而導致構成存貨的原材料和庫存產品嚴重偏高。但存貨數據較高或很高并不能就此得出該公司經營出現了問題的結論,而一定要結合公司實際、行業情況、所處階段和采、購、銷情況來進行全面分析。公司存貨偏高,有些可能是為了囤積獲利、有些是供應商集中供貨、有些可能是提前采購等原因所致。
- 上一頁:中小企業苦無適用會計準則
- 下一頁: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