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dress :香港灣仔駱克道300號僑阜商業大廈12樓
- Tel :+852 2521 1806
- Fax :+852 2521 1478
- Email :hk@smartteam.hk
港金管局總裁:架起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市場聯系橋梁
香港銀行開始試辦個人人民幣業務,拉開了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的序幕。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對過去7年多發展的評價是: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已具雛形,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在國際間推廣離岸人民幣業務,并深化離岸與在岸市場的聯系,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過程。
陳德霖日前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不單是為以香港為基地的企業服務,同時也將人民幣的業務輻射全球。他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充滿信心,認為這是大勢所趨,但也強調應該現實看待人民幣國際化,過程漫長,更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推進。
香港的“橋梁”作用
陳德霖說,離岸市場因應國家政策而產生,并相對于在岸市場而存在,兩個市場之間既要有分隔,又要有聯系。他形象地將兩者的聯系渠道描述為三座橋,而其中兩座正待完善。
第一座橋是跨境貿易。自2009年,香港開始發展成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中心,貿易項下的連接橋已基本建設完成。
第二座橋是直接投資,包含人民幣“走出來”以及“走進去”的雙向過程,分別對應海外直接投資(ODI)以及外商直接投資(FDI)兩種人民幣結算方式的建立。
陳德霖說,今年1月內地已出臺ODI管理辦法,不過這項業務的開展需要時間,因為“人民幣出境到海外投資要看投資的地方是否接受,看人民幣的普及化到什么程度。而FDI還沒完全修好,因為現在是以個案審批”。
2010年7月,香港合和公路基建成功在港發行13.8億元人民幣債券,成為首家通過離岸發債籌集人民幣、再通過FDI回流內地的非金融機構發債體。此后陸續有麥當勞、大眾汽車等公司通過發行這種人民幣“點心債”融資。
陳德霖說,FDI是“第二座橋梁重要建設項目”,他對FDI的推出表示樂觀,希望“年內可以出臺”。
第三座橋是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動,也就是海外人民幣進入在岸金融市場的渠道。陳德霖說,兩個市場在這方面“已經建立了連接點”。這座橋“一小部分已經修好”,但預計“建設的過程會較長”。
2010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三類機構可試點運用人民幣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今年1月,金管局獲中國人民銀行批準150億元人民幣額度,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市。
縱觀三座橋梁,陳德霖說:“他們寬度各不相同,跨境貿易的橋寬度最大,進出量多,自由度高,而其他橋梁建設的寬度和速度要依據國家對資本賬管制的要求而定。”
他說,橋梁建成后人民幣流量能有多少,由橋的寬窄和資金進出的管理辦法來決定,同時也需要在國際間做推廣工作,這也是香港金管局奔赴各國為人民幣業務進行“路演”的出發點。
長遠來看,“最終隨著資本賬戶的完全開放和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將令橋上進出自由,離岸和在岸市場的關系屆時將發生根本變化。在岸和離岸屆時只是地域上的概念,兩邊市場在價格上相通,內地人民幣滙率和海外市場滙率將基本一致。”陳德霖說說。
香港是人民幣業務輻射全球的平臺
去年以來,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良好,通過香港銀行完成的、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額占全國人民幣結算額七成以上(73%),今年第一季度這一比例則超過八成(86%)。同時,香港的人民幣存款大幅增加,由去年1月的600億元,躍升至去年12月的3100億元,并在今年4月底達到5100億元。
陳德霖說,在5100億元存款中三分之二來自企業,并且16%是香港以外的海外公司的,證明了香港在人民幣業務方面對海外企業的吸引力。
“香港這個離岸平臺不單是服務香港為基地的一些企業,其實我們是輻射全球各地。”他預計,這個平臺以后發展起來,會有更多海外企業,特別是海外銀行來到香港開戶。
數據顯示,香港現有的173家人民幣業務參加行中,151家來自香港以外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去年全年有16家機構和企業發行共358億元人民幣債券,同比增加超過一倍。今年前5個月,已有28家來自亞洲和歐美等地的機構和企業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總額280億元。
在投資方面,今年4月香港首只人民幣房地產信托基金滙賢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截至5月底,香港交易所196家參與者對滙賢進行至少一宗交易,這些參與者占當月港交所市場成交量的80%。
陳德霖說,金管局接下來會繼續去海外市場“路演”,計劃9月前往倫敦,10月是西班牙。“西班牙與南美洲經貿關系密切,希望既可以在歐洲推廣,也可以請來一些與南美洲有聯系的企業參加。”他說,明年初,金管局會在南美洲舉行活動。
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推出和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讓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逐步向前。陳德霖表示,由于內地經濟發展前景很好,加上雙邊貿易和投資快速增長,人民幣作為國際化貨幣其支付手段的功能會越來越強,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他對此充滿信心。
數據顯示,2010年內地進出口貿易總額近3萬億美元,上半年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只占0.7%,但這個比例在當年下半年上升至4%,并在今年第一季度進一步升至7%。2010年全年,內地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額約為5060億元人民幣,今年一季度達到3600億元人民幣。
陳德霖說,隨著更多國家和海外企業選擇以人民幣去支付部分過去只能以美元或其他第三國貨幣做結算的貿易,中國外貿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將持續上升。
不過,他也提醒,要現實地面對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可能會很漫長,因為人民幣國際化不單是市場自然演變的結果,還取決于內地資本賬戶開放的程度和步伐。同時,人民幣作為國際支付手段不會在短時間內建立,也不會在10年內取代美元,因為“從相對經濟實力上看,中美在基本規模和貿易量上還有很大差距”。
他說,人民幣國際化還要看在岸和離岸市場的發展,對離岸市場來說,需要不斷推出滿足人民幣投資需求的產品。
“美元作為國際支付和儲備貨幣并不簡單。美元流通很多,還有非常多美金為本位的金融產品,所以人們愿意持有美元。我們還在建設階段,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仍需逐步建立。”陳德霖說。
對于香港人民幣流通量增大以及人民幣存款不斷增加,有人認為人民幣會取代港幣。陳德霖表示,并沒有這方面的擔心,也沒見到人民幣代替港幣的趨勢。他說,香港市民對港幣的信心一直沒有動搖,港元鈔票發行量在2010年比十年前增加一倍,多達到2270億港元。作為支付手段,港幣并沒有減弱的趨勢。
陳德霖說,香港作為旅游中心,吸引大批內地游客,讓人民幣的使用和流通變得普遍,而人民幣存款增加大部分來源于企業接受從內地企業的貿易支付。他說,港人兌換人民幣是出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而非對港幣失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