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dress :香港湾仔骆克道300号侨阜商业大厦12楼
- Tel :+852 2521 1806
- Fax :+852 2521 1478
- Email :hk@smartteam.hk
并购重组如火如荼 市场建设日新月异
拥有32家上市公司的重庆资本市场,近十年来控制权变动的并购重组次数高达38次。不涉及控制权变动的重大资产重组有11次,重庆上市公司中发生并购重组的占76%。如火如荼的并购重组,有效地发挥了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重庆地区上市公司的质量。
濒临倒闭的重庆银行和万州商行,经过重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重庆经济发展中的“王牌”金融服务企业。
经过重组起死回生的西南证券[15.66 -2.37%],在成功借壳上市后发展势头被市场看好,目前公司已制定出一整套快速发展的“组合拳”,有望成为国内券商家族中的一匹“黑马”。
沉寂数年的境内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取得突破。继去年重庆莱美药业[24.46 -3.59%]登陆创业板后,大型国有控股集团重庆水务[9.67 -3.11%]集团也于今年3月底成功上市。
重庆资本市场的“列车”正在悄然提速。与此同时,重庆资本市场多层次市场的建设也在发生着令人瞩目的变化。
畜产品远期交易市场已经在重庆建成并成功运行,全国电子票据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中心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按照重庆市政府计划,重庆要在2015年前后,初步建成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战略规划。如今,在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运筹帷幄之下,在中国证监会在渝派出机构重庆证监局的鼎力助推之下,资本市场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强大平台,要素市场的建设日新月异,规划的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经典重组:有形之手紧握无形之手
他是一位政府高官,同时也是一位资本运作高手,是位真正懂金融的市长。是他为重庆的金融市场设计出宏伟蓝图;是他创设的“渝富模式”成就了一个个化腐朽为神奇的重组,被全国各个省市争相效仿;由他牵头运作的重庆资本市场多个著名购并重组成功案例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经典之作;他的目标是将重庆打造为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
他就是重庆市市委副书记、重庆市市长黄奇帆。
要把重庆打造为金融中心,黄奇帆市长可谓妙棋多多。首先是盘活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把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巧妙结合起来,通过并购重组,让一个个身陷困境的上市公司重新焕发生机。
他创立了“渝富模式”,使得政府的“有形之手”在并购重组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渝富”的奥妙在于它能为重组置换出时间和空间,运用政府的信誉扫除并购重组中出现的种种障碍。
被德隆掏空的ST重实[11.06 -4.98%],2004年巨额亏损9.3亿元,年末每股净资产-9.86元。2005年初债权银行纷纷加紧讨债行动,公司危机四伏,命悬一线。重庆渝富公司通过与ST重实托管方华融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正式介入对该公司的重组工作。经过努力,最终与债权人达成一致,妥善解决了6亿多元债务,同时立即着手启动5.37亿元资金占用的清欠工作。ST重实逐步走出困境,为重组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样资不抵债的西南证券,重组的难点是债务重组。在黄奇帆市长的直接推动下,西南证券巧借渝富平台解开了公司错综复杂的债务链,在大限将至之前获得了新生。重生后的西南证券又通过借壳主业连年亏损、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庆上市公司ST长运登陆证券市场,形成了多赢格局。
2005年底,重庆市政府给濒临退市的ST农化(现建峰化工[8.50 -0.93%])更换了“婆家”,重庆市化肥优势企业建峰总厂接收了由行政划转的该公司股权。随后建峰总厂以创新方式结合股改对公司实施整体资产置换,重组后ST农化从“丑小鸭”一下子变成了“金凤凰”。目前随着定向增发的完成和公司第二套化肥项目的建成投产,建峰化工的资产质量和赢利能力大大提高,成为西部化肥生产企业中的“黑马”。
重组并非局限于困难企业。优势企业通过重组达到了股东结构更加合理、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善的效果。2003年,重庆啤酒[31.44 -0.57%]大股东重啤集团将5000万国有法人股以每股10.5元“天价”转让给苏格兰纽卡斯尔公司。此次股权转后,大股东重啤集团由绝对控股转变为相对控股,公司内部形成良好的制衡机制和治理结构。前不久,重庆啤酒公告,公司大股东重啤集团拟以公开征集方式转让其所持公司5929万国有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25%)。这一“大手笔”再次在市场引起巨大反响。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重庆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病入膏肓的起死回生,体质单薄的身强力壮,这一群体真正成为重庆经济发展中的主力。
商业银行是资金和资本的“心脏”,打造金融中心不能没有重庆自己的商业银行。黄奇帆市长的又一个大手笔,便是盘活重庆的银行资源。
重庆银行,这个曾经不良贷款占比高达42.5%、资本充足率为负27.1%、每股净资产达负7.4元的地方商业银行,在市场人士眼里,已是一个垂危的病人,没有人相信它能重生。然而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经过黄奇帆市长称之为“龙虾三吃”—— 增资扩股、资产(债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三步曲进行重组,奇迹发生了,这家濒临破产倒闭的银行,很快资本金到位,经银行管理层的努力,企业的赢利能力增强,造血机能恢复,成为各项财务指标健康、业务发展迅猛的商业银行。目前重庆银行已走出了重庆,扩张的步伐已迈进国内多个省市,正在朝着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目标前进。
把别人眼里的“不可能”变为可能,这便是黄奇帆的功力。
1998年成立的万州商业银行,由于管理不善、股权关系复杂、发展空间受限等原因,经营状况持续恶化,资本金严重不足,被银监会亮起了“黄牌”。很明显,如果不能成功重组,等待这家银行的势必是市场“红牌”。
外地多个重组方乘兴前来,但都“败兴而归”。市场普遍认为万州商行的成功重组是不可能的。但重庆国投接手重组后,短短四个月的时间,万州商业银行便完成了债务剥离、资本金注入等工作,企业很快恢复了正常运转,重组取得成功,“三峡银行”横空出世,成为继重庆银行之后重庆市政府控股的又一张金融市场的“王牌”。
这些大手笔的重组,不仅使企业获得了重生,确保了股东、债权人等相关各方实现了多赢,更重要的是,成功的重组化解了重庆金融市场的巨大风险,为打造金融中心消除了种种障碍。
黄奇帆市长主持推动的多个金融企业、上市公司重组案例被市场奉为经典,被无数市场主体、省市政府研究学习。
在黄奇帆的运筹之下,重庆市政府打造出自己驾驭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四驾马车”,同时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大型私募投资基金、国内外各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来重庆设立分行、营业网点。重庆市金融的“四驾马车”和来渝安营扎寨的其他金融机构一起,拉动着重庆市经济快速前进。
重庆证监局:强化监管中的服务艺术
他曾在中国证监会发行部、上市部、期货部等多个业务部门履职,拥有在江苏证监局一线四年多的监管工作经验,以及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任职的工作经历,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市场监管经验;他既注重强化监管、严守底线,又注重在监管中注入服务市场主体的理念。
他就是重庆证监局局长叶春和。两年前,叶春和从东部发达地区的监管一线来到山城重庆。上任伊始,他便拜访重庆市政府领导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了解重庆市资本市场的发展思路和规划,交流发展重庆资本市场的设想。为深入了解辖区资本市场情况,叶春和接连走访重庆上市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同时,叶春和还十分重视加强重庆证监局机关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高效推进全局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前不久,由叶春和局长主编的《重庆资本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一书出版。这是第一部探讨重庆资本市场监管的文献性著作。全书共38万字,汇编了30余项课题的调查研究成果。本书既有对诸如“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因素及监管对策”等课题的理论探讨,也有结合重庆地区资本市场特点和监管实践所做的大量深入探讨的论题,如“积极推动重庆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为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战略服务”等。对近十年重庆资本市场发展历程、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重庆资本市场十年》也即将付梓。
“资本的流向先导于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起飞,而一个国家、地区的真正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金融体系的效率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叶春和局长深知资本市场对于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位“班长”的带领下,重庆证监局立足一线监管,在重庆资本市场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重庆证监局坚持以监管促发展,规范公司行为,揭示公司风险,推动公司做优做强。仅去年,辖区上市公司累计完成整改问题241个,整改完成率达96%为提高证券公司合规经营水平,重庆证监局督促辖区证券公司强化合规制度建设,建立动态风险实时监控机制,加强现场检查和重点业务专项检查,提高公司风险防范能力。去年,注册地在重庆的证券公司西南证券[15.66 -2.37%]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实现净利润10亿元,较上年增长6倍。
为强化期货公司风险控制,重庆证监局以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为抓手,对净资本长期处于临界线的机构进行现场检查。通过全面现场检查,督促期货公司健全治理结构,落实合规制度,期货公司质量得到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得以加强。
为推动基金公司稳步发展,重庆证监局进一步加强基金公司监管,促使公司提高投研水平,提升持续规范发展能力。新华基金、益民基金等两家注册地在重庆的基金公司得到稳步发展,其中新华基金新发2只基金产品,截至今年3月底,管理基金规模较2008年增长7倍多,公司管理的基金产品中,有2只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居同类基金前列。
为逐步改善市场竞争秩序,重庆证监局通过召开片区机构负责人会议、加大检查力度等手段,强调公平竞争要求,督促各机构转变观念,加强人员管理,规范营销行为。经过集中整治,辖区证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监管理念的创新,监管手段的到位,服务力度的强化,服务效率的提高,使得重庆资本市场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喜讯一个又一个传来。
四年来境内IPO上市零的突破实现了。去年10月底,重庆莱美药业[24.46 -3.59%]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全国首批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莱美药业的成功上市,激发了重庆中小企业的上市热情。据了解,目前已有近20多家中小企业在重庆证监局备案,跃跃欲试创业板。8家公司已向中国证监会上报了发行申请。
重庆大型国企控股集团零的突破实现了。今年3月底,重庆水务[9.67 -3.11%]集团成功上市,实际募集资金近35亿元,成为辖区自2004年以来首家登陆主板的上市企业。
并购重组市场再掀高潮。 重庆百货[41.35 0.32%]、华邦制药[50.60 -2.60%]、重庆港九[12.23 -4.15%]、迪马股份[6.34 -2.61%]、ST东源[8.47 -3.20%]、ST星美[6.06 -1.62%]、*ST朝华等一批重庆的优质公司和“壳资源”公司展开重大重组,重组将使这些企业强者更强,弱者变强。
重庆银行、四联集团等重庆市大型国企控股企业IPO申请已报证监会,重庆建工等一批重庆的“国企之花”的发行上市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与此同时,重庆上市公司再融资创历史新高。2009年以来辖区共有14家公司开展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占辖区上市公司的44%,交易规模达400亿元,而2008年底重庆上市公司净资产总额还不到340亿元。
监管与服务完美结合,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市场监督完美结合,与时俱进的科学监管理念和构建多层次监管体系的目标完美结合,派出机构内部建设与重庆资本市场建设完美结合,重庆证监局正是通过理念的创新、工作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将科学发展观和辩证思维有机地融入到自身的工作实践中,用创新服务于不断变化的市场,从而打造出重庆资本市场新的发展格局。
打造金融中心:亮丽风景目不暇接
如果说风起云涌的上市公司重组是贯穿重庆近几年来金融资本市场一道亮丽风景的话,那么随着重庆市打造金融中心大幕的拉开,重庆金融资本市场的“风景”则是让人目不暇接。
在前不久重庆市金融工作上,市长黄奇帆表示,今年重庆市金融工作的重点是做好银行业、非银行业、资本市场、要素市场和结算中心扩容五件事。除继续抓紧重点国企控股企业的上市和推动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做大做强外,重庆还将准备筹建汽车金融公司,积极筹备设立内河航运交易所,组建药品交易市场。
来自重庆市相关部门的消息称,重庆市还将在重钢等企业与英国益可环境国际金融集团在实现清洁能源碳交易的成功尝试基础上,学习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做法,借鉴国际碳交易市场机制,构建西部碳信息平台,力争设立碳交易所。
金融仲裁院的组建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一旦筹建完成将使争议双方多了一条比诉讼程序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解决纠纷的途径。据悉,目前重庆市政府法制办正在牵头制定相关细则。
全国电子票据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中心的建设也在重庆市政府的推动下有了实质性进展。
作为重庆市金融市场体系之一的畜产品远期交易市场去年投入使用。标志重庆市要素市场建设实现了突破。
正在申请的两江新区和已经封关运行的保税物流区,让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看到重庆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继美国花旗银行之后,国际银行业巨头德意志银行也将登陆重庆。去年底已在重庆开设村镇银行的澳大利亚澳新银行,今年也将在渝设立分行。据了解,预计今年前来重庆安营扎寨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将达到20家。
随着这些金融企业的到来,更多的资金血液将源源注入到重庆经济的肌体之中,为重庆经济的发展带来活力。据预测,重庆今年新增贷款将超2000亿,与目前重庆市8800亿元的贷款规模相比,增幅高达近23个百分点
黄奇帆表示,“重庆将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的外来金融机构落重庆。”
重庆金融资本市场的未来,让人期待。
- 上一页:四大IT品牌巨资投海外资本
- 下一页:摩根大通龚方雄:今年投资赚钱会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