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dress :香港灣仔駱克道300號僑阜商業大廈12樓
- Tel :+852 2521 1806
- Fax :+852 2521 1478
- Email :hk@smartteam.hk
物流的產生與發展
一、什么是 “物流 ”?
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受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物流的定義可以從 4 個方面理解:1) 物流是物品物質實體的流動,而不是物品社會實體的流動;物流只實現物品物質實體的轉移,而不發生物品所有權的轉移。2) 物流是一種滿足社會需要的經濟活動,反之則不屬于物流范疇。3) 物流包括空間位移、時間變動和形狀、性質變動,從而創造物品時間和形態效用。4) 有物品就有物流,因而物流具有普遍性。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物流實踐的深入,現代物流的定義在傳統物流的定義上不斷地發展和完善。進而現代物流就是指運用信息手段,對物流過程加以控制,從而達到經濟目標的過程。現實條件下,衡量現代物流水平的重要依據就是物流過程的信息化程度。
二、“ 物流 ” 這個概念是怎么產生和演化的 ?
大多數專家都認為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詞最早出現在美國。20 世紀初,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出現生產過剩與需求相對不足的經濟危機。市場競爭的加劇使人們開始關註分銷工作,萌發了物流的概念。1915 年美國的阿奇·蕭在《市場分銷中的若干問題》一書中,首次提出了“ Physical Distribution ”(縮寫 PD )的概念,有人將它譯成“實體分銷”,也有人譯成 “物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圍繞戰爭期間軍需物資的供應建立了現代軍事后勤(Logistics),即指戰略物資的生產、采購、運輸、倉儲、配送等全過程的管理,形成了一門“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學科。戰后,“后勤管理”理論在很多經濟活動中被引用,現在歐美很多國家定義物流概念時更多地使用(Logistics)而不是(Physical Distribution )。
三、“ 物流 ”這個概念是怎么引入中國的?
物流概念引入中國大體歷經三個階段。首先,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一方面從歐美市場營銷理論的引入,開始接觸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另一方面從日本市場營銷理論的引入,開始接觸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盡管當時在中國還尚未形成“物流”的概念,但是類似物流的行業是客觀存在的。如同中國的“儲運”業與國外的“物流”業很相似一樣。只是限于這個時期中國的經濟體制正處于轉軌時期,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物流尚未形成,因此引入傳統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更適合中國的國情。 其次,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末期。一方面由于對外開放力度加大,大量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將現代物流(Logistics)的理念傳播給中國;另一方面大量“三資”企業的生產和制造活動開始本地化,對現代物流(Logistics)產生了需求。于是,一批傳統儲運企業開始向開展綜合物流業務的現代物流企業轉型。第三,20世紀末至今。世紀之交的中國經濟,一方面由于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國際政治、經濟、技術和管理對中國經濟產生的深刻影響,促進了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由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進程加快,現代物流發展的客觀需求和市場環境基本具備。現代物流開始在中國進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四 、傳統物流的定義
“物流”僅從字意理解,就是物質實體的流動。但是當把這個物質實體的流動,當作一個運動過程來把握的時候,物流就成為包括運輸、儲存、搬運、分揀、包裝、加工等多個環節在內的活動了。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傳統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或一般意義上的物流。
五、現代物流的定義
現代物流(Modern logistics)是相對于傳統物流而言的。它是在傳統物流的基礎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運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聯網,并對物流信息進行科學管理,從而使物流速度加快,準確率提高,庫存減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傳統物流的功能。在中國許多專家學者認為:“現代物流是根據客戶的需要,以最經濟的費用,將物資從供給地向需求地轉移的過程。它主要包括運輸、儲存、加工、包裝、裝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動。”
六、現代物流能向客戶提供哪些服務?
從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開始,物流企業可以向客戶提供采購原料、提供商品生產或加工地點、原料或生產成品的儲存保管、裝卸、包裝、租船、訂艙、配載、制單、報價、報關、集港、疏港、運輸、結滙、跟蹤物流位置,直至貨物到達指定目的地的最終用戶手中的一系列服務。
七、物流與商流之間的關系
任何物品的流通都是由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構成的有機整體。物流和商流是從商品流通過程中引申和分離出來的兩個職能。所謂商流是指物品在流通中發生的買賣關系所引起的所有權轉移的關系。物流是指物品在時間上或空間上發生的物理的移動過程。兩者在同一個流通過程中同時發生,如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輔相成。商流與物流最大的不同是兩者的運動方式不同。商流是必須經過一定的經營環節進行的業務活動,它體現的是不同所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而物流不受經營環節的限制,它體現的是物品如何按照交通運輸條件、儲存或保管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距離、最省的費用到達消費地或客戶手里。
八、物流與信息流之間的關系
物流與信息流是流通過程密不可分的兩個職能。物流是信息流的基礎,沒有物流的信息流是不存在的;信息流是物流的反映,信息流及時地反饋物流變化的各種信息、情報、資料、指令等等,在傳送中形成經濟價值;信息流是否及時、準確又制約著物流,對物流流量、流向的預測與決策有直接的影響。
九、第三利潤源的定義
所謂第三利潤源是相對第一利潤源和第二利潤源而言的。 第一利潤源是針對以 “ 降低生產成本,節約物化勞動消耗 ” 為途徑,實現利潤最大化; 第二利潤源是針對以 “ 提高勞動效率,降低活勞動消耗 ” 為途徑,實現利潤最大化; 第三利潤源不同于前兩者,主要是針對以 “ 降低物流費用 ” 為途徑,實現利潤最大化,因此人們又把現代物流管理稱為第三利潤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