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dress :香港灣仔駱克道300號僑阜商業大廈12樓
- Tel :+852 2521 1806
- Fax :+852 2521 1478
- Email :hk@smartteam.hk
中國與德國政治關系
一、中德政治關系
中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于1972年10月11日建交。
建交后各方面關系總體發展順利。
1978~1989年兩國高層互訪頻繁。
兩國外交部建立了外長互訪和在聯大會晤及外交部官員定期磋商等不同層次、各種形式的政治磋商制度。1989年北京政治風波后,聯邦德國參加對華制裁,兩國關系降到僅維持一般事務性接觸狀態。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兩國關系逐步恢復和改善。
1990年9月兩國外長在聯大恢復會晤。
1992年中德關系進一步改善,走上了正常發展軌道。
1993年德政府決定不批準向臺灣出售潛艇,兩國關系出現積極發展勢頭,9月德國政府提出以中國為中心的新亞洲政策,11月德國總理科爾第三次訪華。1994年喬石委員長和李鵬總理先后訪德。
1995年中德關系全面發展,7月江澤民主席對德進行國事訪問,11月德國總理科爾第四次訪華。兩國密切的政治關系有力地推動了其他領域雙邊關系尤其是經貿關系的發展。但1996年6月德議會通過了“改善西藏人權狀況”的反華決議,使兩國關系受到嚴重干擾。9月兩國外長在聯大期間會晤,德方在會晤中強調德政府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認為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國在人權問題上的分歧應通過對話解決。11月,赫爾佐克總統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
1998年4月,朱镕基總理和唐家璇外長在倫敦亞歐會議期間分別會晤了科爾總理和金克爾外長。
1998年10月德國施羅德政府組成后,強調要保持對外政策的連續性,重視與中國的關系。1999年3月唐家璇外長訪問德國。5月施羅德總理對中國進行了工作訪問,并于11月正式訪華,就進一步加強雙邊關系問題同中國領導人交換了看法。
2000年3月傅全有總參謀長訪德。6月底朱镕基總理正式訪德。9月吳儀國務委員訪德并出席漢諾威世博會中國館館日活動。10月政治局常委尉健行應社民黨邀請訪德。11月德社民黨總書記明特費林訪華。12月德副總理兼外長菲舍爾訪華。
2001年2月德國防部長沙爾平訪華,為德國防部長首次來訪。菲舍爾外長5月來京出席第三屆亞歐外長會議。吳邦國副總理6月訪德。施羅德總理10月底第三次訪華。國家副主席胡錦濤11月訪問德國。
2002年3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訪問德國,這是中國國防部長首次訪德。4月,江澤民主席對德國進行了第二次國事訪問。5月,德政府修訂亞洲戰略,更加重視中國的國際地位和發展對華關系。10月,雙方舉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動慶祝兩國建交30周年,兩國元首和外長互致賀電,德前總統謝爾和馮•魏茨澤克訪華。11月,唐家璇外長訪德。12月,德國總理施羅德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并出席上海磁浮列車通車典禮。
2003年9月,德國總統勞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11月,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兆國訪問德國。12月,德國總理施羅德訪華。
2004年5月,溫家寶總理正式訪問德國,兩國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在中國與歐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框架內建立具有全球責任的伙伴關系。7月,德國副總理兼外長菲舍爾訪華。11月,曾培炎副總理訪問德國并參加在漢堡舉行的中歐論壇首次會議。12月,施羅德總理對華進行工作訪問。其間,雙方簽署《中德關于在北京中南海與柏林聯邦總理府之間建立直通保密線路的協議》等多項政府協議和經貿合同。在曾培炎副總理陪同下,施羅德總理還訪問長春并出席東北三省與德國經貿合作座談會。
2005年3月和4月,德聯邦參議院議長普拉策克和聯邦議院議長蒂爾澤相繼訪華。這是德兩院議長首次正式訪華。吳邦國委員長與蒂爾澤議長舉行了會談,并共同簽署了聯合聲明,將兩國議會之間的各項交流與合作機制化。5月,國務委員兼公安部長周永康訪德。5月和7月,胡錦濤主席在莫斯科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慶典及在蘇格蘭出席八國集團“8+5”對話會期間與德國總理施羅德會見。11月10日至13日,胡錦濤主席對德進行了首次國事訪問,取得了實質性成果和圓滿成功,推動了中德關系進一步發展。12月1日,溫家寶總理與德新任總理默克爾進行了熱線通話。
2006年2月22日至23日,應李肇星外長邀請,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3月2日,溫家寶總理應約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進行了熱線通話。5月21日至23日,默克爾總理首次正式訪華,雙方就進一步發展雙邊關系達成廣泛共識。6月6日,溫總理應約再次與默進行熱線通話,雙方主要就伊朗核問題交換了意見。9月13至14日,溫總理對德國進行了工作訪問,取得了豐碩成果。訪問期間,雙方簽署了《中德青年交流的協議》、《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德國專利商標局2007年知識產權合作紀要》等8項協議。11月9日至10日,中德首輪副外長級戰略對話在北京舉行。12月21日,溫總理應約與默進行熱線通話,雙方主要就雙邊關系和國際局勢交換了看法。
2007年3月19日,溫家寶總理應約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進行了熱線通話,就雙邊關系和國際熱點問題交換了意見。2007年5月23日至26日,克勒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5月31日,胡錦濤主席應約與默克爾總理通話。6月1日,楊潔篪外長與施泰因邁爾外長通電話。6月8日,胡錦濤主席在德出席G8+5對話會期間會見默克爾總理。8月26日至29日,默克爾總理對中國進行第二次正式訪問,宣布啟動為期三年的德在華系列活動“德中同行”。10月,中德建交35周年,胡錦濤主席和克勒總統、楊潔篪外長和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互致賀電。
2007年9月,默克爾總理在總理府會見達賴,雙邊關系受到嚴重負面影響。9月、11月和2008年1月,楊潔篪外長分別在第62屆聯大、在華盛頓出席中東問題國際會議和在柏林出席伊朗核問題六國外長會期間會晤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德方表示,德方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系,將繼續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承認臺灣和西藏是中國領土一部分,堅決反對臺灣“入聯公投”,不支持、不鼓勵謀求西藏獨立的任何努力。
2008年2月15日,溫家寶總理應約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通話。默表示,本屆聯邦政府將繼續奉行積極的對華政策和久經考驗的一個中國政策,德反對臺灣“入聯公投”,不支持“西藏獨立”。4月,中德第八屆法治國家對話在德國慕尼黑舉行。6月10日,溫家寶總理應約與默克爾總理通電話,就雙邊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6月13日至15日,德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訪華,溫家寶總理、國務委員戴秉國分別會見,外交部長楊潔篪與施舉行會談。7月9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日本出席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期間與默克爾總理簡短寒暄。8月,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來華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德國防部長容、柏林市長沃沃萊特及內政部長朔伊布勒分別來華觀摩北京奧運會。9月7日至11日,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會見默克爾總理,與德國經濟與技術部長格洛斯舉行會談,并出席中歐論壇第三次會議開幕式。9月6日至8日,德總統克勒來華出席北京殘奧會開幕式并觀摩部分比賽,胡錦濤主席會見。10月23日至25日,默克爾總理來京出席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并正式訪華。溫家寶總理與默克爾總理會談,胡錦濤主席會見。10月和11月,中德第二輪戰略磋商和第七次人權對話在北京舉行。年內,楊潔篪外長先后六次應約與施泰因邁爾外長通電話。
2009年1月28日至29日,溫家寶總理第三次正式訪問德國,會見德總統克勒,與默克爾總理舉行會談,會見副總理兼外長施泰因邁爾,并與默克爾總理共同出席第五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雙方還發表了《中德關于共同努力穩定世界經濟形勢的聯合聲明》,簽署了多項雙邊合作文件。4月,中德第九屆法治國家對話在中國深圳舉行。6月8日,中德第三輪副外長級戰略對話在京舉行。6月25日,溫總理應約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通話,就雙邊關系和熱點問題交換了意見。7月6日至7日,“中德對話論壇”第五次會議在柏林舉行。10月10日至14日,習近平副主席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會見德總統克勒,分別與總理默克爾、自民黨主席韋斯特維勒舉行會談,并出席第61屆法蘭克福書展開幕式和中國主賓國活動開幕式。
二、中德經貿關系
貿易:30多年來,德一直是我在歐洲最大貿易伙伴。2002年我首次超出日本成為德在亞洲最大貿易伙伴。2009年中德貿易額達到1057.3億美元,同比減少8.1%。其中我對德出口499.2億美元,減少15.7%;我從德進口558.1億美元,與上年持平。我從德主要進口機電設備、鐵路、汽車及船舶等運輸設備、化學品、光學、醫療儀器等。我對德主要出口電器、機械設備、紡織原料及制成品、化學品和玩具等。
財政、技術合作:德是對華提供發展援助最多的國家之一。1985年,兩國政府簽訂了財政合作協定。財政合作領域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城市基礎設施、通訊、環保、林業等領域。截至2008年10月,中德財政合作資金累計73.16億美元。
1982年,兩國簽訂技術合作協定。援助形式有技術合作項目、糧食援助、緊急援助、項目外獎學金生和資助研討會。德是歐洲對華技術轉讓最多的國家,截至2009年底,我從德引進技術13748項,金額485.2億美元。
2003年4月,德政府決定,在兩國財政合作框架內向我緊急提供價值1000萬歐元的醫療設備抗擊“非典”,是向我提供援助最多的國家之一。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之后,德政府及各界累計向我提供價值約2400萬歐元的援助,并將中德發展援助項下的2000萬歐元用于災后重建。是向我提供援助最多的歐洲國家。
直接投資:德是對華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截至2009年底,德在華實際投資163億美元。德在華投資領域主要為汽車、化工、發電設備、交通、鋼鐵、通信等,大部分為生產性項目,技術含量高,資金到位及時。德國企業在華約有1700個子公司或代表處,大眾、西門子、巴斯夫、戴姆勒、寶馬、拜耳等大公司均在華建立了獨資和合資企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在德投資企業約600余家。
金融:截至2009年底,共有12家德國銀行在華設立了12家分行、2家支行及13家代表處,另有2家德資非金融機構在華設有2家獨資公司。經批準,有5家德資機構入股中資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及中國交通銀行4家中資銀行在德設立有分行。2004年12月,中國銀監會與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簽署了銀行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在保險業方面,截至2007年3月,共有6家德保險機構在境內設立7家代表處,4家德保險機構在境內設立9個營業性機構。兩國保險業監管機構于2001年9月簽署了保險監管合作備忘錄,目前雙方正在商談開展技術合作項目的可能。
旅游:2002年7月,中德簽署了《關于實施中國公民團組赴德國旅游的諒解備忘錄》,2003年2月中國公民赴德旅游團首發團成行。
三、科技、文化和教育交流及軍事交往等
科技:中德兩國于1978年10月簽訂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在此協議框架下,雙方還簽訂有航天科技合作協定、海洋研究和海洋技術合作協議。1993年雙方簽署《中德政府在環境與發展領域合作的聯合聲明》和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德兩國政府間科技合作的《會談紀要》。1995年雙方簽署了《關于成立中德高科技對話論壇的諒解備忘錄》。1997年4月中德高技術對話論壇成立,并舉行了三次會議。2000年10月18日,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與德意志研究聯合會共建的“中德科學促進中心”成立。12月中德環境合作大會在北京召開。2005年11月,中德在北京共同舉辦了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并通過了旨在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北京宣言》。2006年1月,中德在青島舉辦了第二屆中德環境論壇。兩國已舉行了19次科技合作聯委會會議。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研究機構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弗朗霍夫等機構建有合作伙伴關系。2006年11月,中德雙方共同舉辦2005北京世界可再生能源大會,并通過旨在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北京宣言》。2008年10月,科技部長萬鋼訪德,與德國教育與研究部長沙萬舉行會談,并與默克爾總理共同出席第三屆德國機械制造峰會開幕式。
文化:兩國于1979年簽訂文化交流協定。近年來文化交流活躍,藝術展覽和商演頻繁。2001年9月中國作為主賓國參加了第三屆柏林“亞太周”。2002年4月,中德簽署了《關于中德互設文化中心的會談紀要》。2005年11月,胡錦濤主席訪德期間,雙方簽署了新的文化合作協定,柏林中國文化中心正式奠基,2008年5月舉行正式啟用儀式。此外,“中德對話論壇”正式成立并舉行了首次會議,論壇第二次會議于2006年9月在北京舉行,第三次會議于2007年7月在柏林舉行,第四次會議于2008年7月在北京舉行。在胡錦濤主席和克勒總統共同支持下,德國計劃于2007年至2010年在華舉辦系列文化活動——“德中同行”,其中首站活動已于2007年成功于南京落幕,第二、三站活動于2008年分別在重慶和廣州舉行。青年交流成為雙邊交往的新亮點。應溫家寶總理邀請,400名德國青年中的300名已于2007年分批訪華。2008年10月,應默克爾總理邀請,團中央第一書記陸昊率400名青年代表團訪德,默克爾總理會見代表團全體成員。此外,德是2007年北京國際書展主賓國,中國是2009年法蘭克福書展主賓國。
教育:80年代以來兩國教育交流發展很快。2002年4月,兩國簽訂《關于相互承認高等教育等值的協定》,這是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簽署的第一個此類協定。德還是我最大的職教合作伙伴。迄今中德合作在德建立了8所孔子學院,其中6所已經正式運作。中國從1974年起向德派遣留學人員。目前,我在德各類留學人員約3萬人,在華學習的德國學生總數為2700多人。我400多所高校和德近百所高校建立了校際聯系。
軍事交往:1976年兩國在各自使館互設武官處。2001年2月和2002年3月,兩國國防部長實現了互訪。2001年9月,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出訪歐洲時,訪問了德國海軍威廉軍港。2003年,德聯邦國防軍總監察長施耐德漢上將訪華。2005年6月,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梁光烈上將訪德。2007年4月,德國防部長容訪華。雙方還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對話和磋商機制。2007年11月,德國聯邦國防軍副總監察長多拉中將率團來華參加中德兩軍第三輪防務戰略磋商。2008年9月,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訪德,與德國防部長容舉行會談。10月,第四屆中德高級軍官研討班在北京舉行。11月,德國海軍監察長諾爾廷訪華。
省州交往:截至2008年底,兩國已建立59對友好省州(市)關系。
領事關系:中國駐漢堡、慕尼黑和法蘭克福總領館分別于1984年5月14日、1997年6月7日和2005年6月23日開館。德國駐上海、廣州和成都總領館分別于1982年10月15日、1995年11月6日和2004年12月5日開館。
四、重要條約及協定
名 稱 簽訂時間
兩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 1972年10月11日
海運協定 1975年10月31日
民用航空運輸協定 1975年10月31日
科學技術合作協定 1978年10月9日
中國在漢堡和聯邦德國在上海設立總領館的協議 1979年10月24日
文化合作協定 1979年10月24日
衛生合作協議 1980年5月16日
鐵路合作協議 1981年9月22日
農業科學技術合作議定書 1981年11月23日
所得和財產避免雙重征稅協定 1985年6月10日
財政合作協定 1985年6月10日
關于建立兩國外交部間磋商制度議定書 1988年10月31日
環境合作協定 1994年9月26日
關于中國在慕尼黑和德國在廣州增設總領館的協定 1995年7月13日
2000年6月29日--7月1日, 朱镕基總理在德國訪問期間, 兩國簽署了:
兩國政府關于在經濟、工業和技術領域合作的協定
中德法律交流與合作協議
中德基礎設施合作諒解備忘錄
2002年4月8日—13日,江澤民主席在德國訪問期間,兩國簽署了:
關于中德相互承認高等教育等值的協定
關于中德互設文化中心的會談紀要
關于實施中國公民團組赴德國旅游的諒解備忘錄
2003年12月1日—4日,施羅德總理訪華期間,兩國簽署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關于相互增設總領事館協議
2004年5月2日—5日,溫家寶總理在德國訪問期間,兩國發表了《具有全球責任的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并簽署了:
中德有關中國東北工業振興領域科技合作備忘錄
中德關于開展計量合作的協議
2004年12月6日—8日,施羅德總理訪華期間,兩國簽署了:
中德關于在北京中南海與柏林聯邦總理府之間建立直通保密線路的協議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德國經濟與勞動部關于在中小企業領域加強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2005年11月10日-13日,胡錦濤主席在德國訪問期間,兩國簽署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府文化合作協定
2006年9月13日至14日,溫家寶總理訪德期間,兩國簽署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家庭、老人、婦女和青年事務部關于中德青年交流的協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關于在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開展醫藥經濟和生物技術合作的框架協議
2007年8月26日至29日,默克爾總理訪華期間,兩國簽署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關于在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成立能源工作組的框架協議和關于在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成立環保技術和循環經濟工作組的框架協議
(註:信息主要來源:中國外交部網站)
- 上一頁:德國的農產品保鮮物流體系
- 下一頁:德國教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