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dress :香港湾仔骆克道300号侨阜商业大厦12楼
- Tel :+852 2521 1806
- Fax :+852 2521 1478
- Email :hk@smartteam.hk
国内企业境外融资途径和操作程序之跨国经营
第一节跨国经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和中国即将加人WTO的背景下,研究探讨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具有特殊意义。一般而言,国际化经营是一个国家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事国际化经营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企业选择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1、外部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最大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在中国登陆。加人WTO后,形势将更加严峻。这表明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具有超强实力的巨型企业.它们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强大的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而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比如,我国的汽车工业仅整车厂就有100多家,但全年的总产量之和只相当于外国一家中型企业的产量。全国企业500强的销售额之总和只相当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企业的年销售额。当今的世界经济中,一批跨国大企业正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998年公布的数据,1997年全球共有跨国公司4.5万家,其子公司25万家。这些企业控制了世界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产品研究与开发的80%-90%,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90%。其中,由世界权威性财经杂志美国(财富)每年评出的全球500强.虽然在数量上只占跨国公司总数的1%左右,但其销告额却占全部跨国公司总销售额的90%?并几从行业集中度和其生产经营与其他跨国企业的相关性等经济指标看,全球500强都有着极强的代表性。
2.内部原因
通过国外研究论证,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原因是: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比较成本和交易费用等因素促进了跨国经营的出现或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产生。根据海墨和金达莱伯杰(Hymert and Kindleberger)的观点.跨国公司拥有某些垄断优势,诸如:①对某种专门技术的控制;②对某些原材料来源的垄断;③经济规模优势;④对销售梁道的控制;⑤产品开发和更新能力等,促成了跨国经营或外国直接投资。邓宁(Dunning)提出的OLI模式.认为所有权优势(0wnrrship)、位置优势(Location)和市场内部化优势( Internalization)是三个最基本的决定跨国公司的行为或外国直接投资的要素。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中国已经有了像中国石油化工进出口公司、首钢集团公司、金融业的中国银行和中国信托投资公司等企业进行跨国经营。以海尔、康佳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业,更是先行一步,积极从事跨国经背活动,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海尔集团早在1991年,就开始向国外出口产品。他们以战略的眼光和超前的观念推出3个1/3的战略;即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国外销售1/3,国外生产国外销售1/3目前海尔以在国外发展了49个经销商,销售网络达3万多个,产品出口到102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很落后。目前,世界上共有跨国公司6万多家,其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达50多万家。这些跨国公司富可敌国.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跨国公司的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40%,国际贸易的60% ,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跨国公司的销售额远远超过世界商品贸易总额,以1998年为例,其销售额高达11万亿美元,而当年世界贸易额仅为7万亿美元L、而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海外企业中盈利的占55%,其中多为非生产性企业;收支平衡的占28%;亏损企业占17%.以生产性企业居多。这种状况.不仅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有很大的差距。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
以国际工业跨国公司为例.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其对外扩张战略的若干国际经验。
1.跨国经营战略
渐进性和创新性。跨国工业公司的跨国经营战略主要特征,一是跨国经营方式的渐进性;二是跨国经营战略的创新性。
跨国工业公司的发展历史表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从国内市场起步.然后以母国为基地,逐步走向世界,最终发展成跨国企业的。从大多数跨国工业公司走向世界的过程来看,从国内经营到跨国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并不是一魔而就的突然飞跃。绝大多数工业企业在成为跨国公司之前,对跨国经营方式的选择都采取了“先易后难,逐步升级”的战略。一般工业企业最常见的跨国经营逻辑是:纯国内经营、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企业白行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分部、建立海外分公司跨国生产。企业出口行为专家,美国密歇根大学的Cavusgil教授把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分为五个阶段:国内营销阶段、前出口阶段、试验性地卷入阶段、积极投入阶段和国际战略阶段。
跨国工业公司的跨国经营战略的创新性是跨国工业公司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它相继经历了由多国国内到简单一体化,再到复合一体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阶段。跨国工业公司首先实行的是多国国内经营战略.即针对不同的市场在当地组织生产和销售。这一经营战略的主要特征是子公司具有高度自主权,作为独立的经营实体,采取行动对自己价值链上的行为负责。以后,随着贸易壁垒的减少,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企业日益倾向于利用外部资源服务于自身的价值增值。跨国工业公司因此加强了与海外子公司、分包商和被许可人等的联系,由此产生了简单一体化的企业经营战略。
2.国际投资战略
由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目前世界上共有跨国公司6万家,这些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从此意义上说.国际直接投资实际上就是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伴随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过程,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显示出了以下的阶段性特征,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跨国工业公司的投资战略变化过程。战后,跨国公司的资金-直流向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初级资源产品开发及加工业产品。7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70年代后期(1975-1980年),跨国公司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年投资增长率达21%,而同期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年投资增长率仅为17%0 80年代后期,跨国公司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有很大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吸收国际直接投资占投资总量的比重从27%增加到38%,90年代达到40%,并且制造业仍然是主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最大的产业部门,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40%投向了制造业。此外,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内部,HR I)水平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增长也要快于非R&D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例如在制药、通信及计算机设备等产业。
3.跨国兼并战略
回归主业和协作型竞争、跨国公司自诞生之日起,购并活动就没有间断过。购并已成为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式。纵观跨国购并的百年浪潮.虽然并购的战略虽几经变化。但主题基本都是回归主业和协作型竞争。
对于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而言,战略选择必须是企业发展目标与国家对外经济发展目标的双重体现,其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
(1)建立对外扩张战略的梯度优势,形成技术层次互补、技术创新和扩散的良性循环-从世界跨国公司对外扩张战略由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趋势,以及中国在国际竞争力中的比较优势来看。中国企业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国际化经营的起点应该没有疑问,但应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内形成梯度优势,并逐渐推进其产业高度化.以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2)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及组织创新。
跨国经营的国际经验表明.国际化经营一般分为纯国内销售、出口和国外生产几个战略阶段,但是这几个阶段也不是绝对的,因为跨国公司战略选择不仅受国家的特点、工业的特点和公司的特点影响,还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使跨国公司长期停留在某一战略阶段,这就要求跨国公司选择一种全球整体化战略,跨国公司的组织也会随战略实施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组织类型.进行组织创新
(3)直接投资的方式选择:
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对外国直接投资应以合资经营为主,出资形式也要多样化。因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销售管理经验不成熟,精通跨国经营管理的人才也不多,采用独资形式,不利于节约有限的资金和达到与东道国企业优势互补的目的,也不利于产品的市场营销和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更不利于争取东道国政府和居民的广泛支持以及获得当地的政策优惠。而采用合资经营方式,既可以减少中国企业的资金投人,又有利于弥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的缺陷,还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合资伙伴的管理和营销技能以及在市场的信誉、供货的销售渠道。但是,采用合资方式.不利于保护技术秘密,因此.对于拥有独特技术优势的企业,可采用独资经营方式。
(4)中国大型工业企业集团的发展要实现市场调节和政府支持的结合。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自然要涉及到企业集团的发展问题。应当指出,企业集团的发展必须实现市场调节和政府支持的结合::跨国公司是高度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产物,适应了国际分工、国际技术和资本流动的需要,代表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直接体现着国家的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和中国加人WTO的背景下,打造中国的跨国企业是中国企业家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