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dress :香港灣仔駱克道300號僑阜商業大廈12樓
- Tel :+852 2521 1806
- Fax :+852 2521 1478
- Email :hk@smartteam.hk
出口退稅:向左走?向右走?
出口退稅上調,一直被有關部門視為挽救外貿企業的“殺手锏”,但是近日有專家表示,中國退稅過多,隨著經濟的好轉,應適當調整。
“要適度退稅,要把出口退稅率下調。”國家開發銀行顧問、原副行長劉克崮表示,適度的出口退稅是中性的、合理的,適度的退稅不能說是鼓勵出口創滙,國際上通行的是出口商品不含流轉稅,因為出口到對方國家,還會對商品征收流轉稅。
劉克崮認為,不同的國家稅制結構也不一樣,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在這一原則下,中國的退稅退多了。
中國出口退稅政策始于1985年。25年間,退稅率經過了數次提高或降低的調整。2008年,金融風暴來襲,我國出口遭遇重創。作為挽救出口的“良藥”,在經過7次調整后,中國綜合退稅率已從9.8%提高到逾13.5%。2009年,國家提高了多達3000余種產品的出口退稅率。
“出口退稅的調整,取決于對整個經濟形勢和外貿形勢的判斷。從現在的情況看,我們國家一定要穩定外需,因為國內相當的產能都是面向國際市場的,外貿對中國經濟仍要做出一定貢獻。”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合作室主任張建平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這也是2010年中國外貿仍要繼續實施出口退稅等刺激政策的原因。援引商務部的說法,盡管世界經濟形勢有所好轉,但切不可盲目樂觀,目前仍存在許多問題,而且外需短期內將難以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但是,很多專家對此卻并不看好,他們認為,出口退稅能夠帶來的利好效應已經很微弱了,政府不應該再出此招。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分析,一旦上調了出口退稅率,外商就會壓價,我們企業為了保訂單,一般都會作出一些妥協,將一部分退稅優惠給客商。
比如,在去年的廣交會上,前來交易會談判的境外采購商非常關註中國出口退稅的調整,一旦哪個行業上調了出口退稅,則一定要壓價。而國內參展企業為了保訂單,普遍會做出一些妥協,將退稅的部分優惠給客商,這樣就使產品出口更加有競爭力,也更容易接到訂單。
梅新育表示,“企業惡意降價競爭,國家的稅款,反倒補貼了外國企業。”
據國家稅務總局快報統計,2009年全國共辦理出口退稅6487億元,這意味著財政收入相應地減收6487億元。這個數字甚至超過當年稅收新增的收入,給國家財政帶來了極大壓力。
實行了25年的出口退稅政策,如今走到了十字路口。
“現在的確是該反思的時候了。”中國企業海外發展中心主任孫飛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出口退稅政策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能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國外,占據市場,但是太過依賴這一政策促出口,將會帶來負面影響。可能會助長企業的惰性,不排除一些低端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產生依賴心理,缺乏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動力,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
此外,還有專家提醒,尤其是中國產品在議價能力沒有提高的前提下,退稅的提高只是為外貿企業提供了降價空間,可能會引起更多貿易摩擦。
“出口退稅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負面作用,負面作用免不了的,但是不應該那么大。”劉克崮說。
“但是,對于出口退稅的調整,不能籠統地說往上還是往下調整,應該具體到某個行業,甚至是某項產品。”張建平告訴記者,從中長期的方向來講,我們要鼓勵去出口一些高附加值和有自主品牌的東西,這些產品出口退稅要適當保持,讓它維持國際競爭力;另外,就要盡量減少出口一些高消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產品。
張表示,對于“兩高”產品,大的趨勢和方向,就是要不斷地把出口退稅率降下來,不鼓勵出口。而對于低附加值產品,如果下一階段,他們轉型不好,在國內就業能夠穩定的情況下,也要把退稅降下來。
孫飛也建議,出口退稅政策對一些低端產品一定要逐步淡出,這對企業進取也是有幫助的,而未來扶持重點應該落在低碳和高附加值的產品上。
- 上一頁:出口退稅的計算實例
- 下一頁:出口貨物退(免)稅的構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