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dress :香港灣仔駱克道300號僑阜商業大廈12樓
- Tel :+852 2521 1806
- Fax :+852 2521 1478
- Email :hk@smartteam.hk
外滙
主要的外滙平臺有:
中國《外滙管理暫行條例》對外滙包含內容的解釋為:①外國貨幣,包括鈔票、鑄幣等;②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息票等;③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④其他外滙資金。
概念
外滙的概念具有雙重含義,即有動態和靜態之分。
外滙的靜態概念,又分為狹義的外滙概念和廣義的外滙概念。
狹義的外滙指的是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國際間債權債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它必須具備三個特點:可支付性(必須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資產)、可獲得性(必須是在國外能夠得到補償的債權)和可換性(必須是可以自由兌換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幣資產)。
廣義的外滙指的是一國擁有的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此的定義是:“外滙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滙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中國于1997年修正頒布的《外滙管理條例》規定:“外滙,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一)國外貨幣,包括鑄幣、鈔票等;(二)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三)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息票等;(四)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五)其他外滙資產。
外滙的動態概念,是指貨幣在各國間的流動,以及把一個國家的貨幣兌換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借以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一種專門性的經營活動。它是國際間滙兌(ForeignExchange)的簡稱。
種類
外滙是國際滙兌(Foreign Exchange)的簡稱。外滙的概念有動態和靜態之分。動態的外滙,是指把一國貨幣兌換為另一國貨幣,以清償國際間債務的金融活動。從這個意義上說,外滙同于國際結算。靜態的外滙,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外滙基本分為兩大類:①自由外滙。無需經過發行貨幣國家批準,即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自由買賣,隨時使用,又可以自由轉換為其他國家貨幣的外滙。它在國際交往中能作為支付手段廣泛地使用和流通,如美元、英鎊、瑞士法郎、日元、德國馬克等主要西方國家貨幣。②記帳外滙。不經過管滙當局批準,不能自由轉換為其他國家貨幣的外滙。記帳外滙通常只能根據協定,在兩國間使用。一般只在雙方銀行帳戶上記載,既不能轉讓給第三國使用,也不能兌換成自由外滙。
中國的外滙
按外滙管制程度分
①現滙,中國《外滙管理暫行條例》所稱的四種外滙均屬現滙,是可以立即作為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②額度外滙,國家批準的可以使用的外滙指標。如果想把指標換成現滙,必須按照國家外滙管理局公布的滙率牌價,用人民幣在指標限額內向指定銀行買進現滙,按規定用途使用。
按交易性質分美元
①貿易外滙,來源于出口和支付進口的貨款以及與進出口貿易有關的從屬費用,如運費、保險費、樣品、宣傳、推銷費用等所用的外滙;
②非貿易外滙,進出口貿易以外收支的外滙,如僑滙、旅游、港口、民航、保險、銀行、對外承包工程等外滙收入和支出。
按外滙使用權分
①中央外滙,一般由國家計委掌握,分配給中央所屬部委,通過國家外滙管理局直接撥到地方各貿易公司或其他有關單位,但使用權仍屬中央部委或其所屬單位;
②地方外滙,中央政府每年撥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使用的固定金額外滙,主要用于重點項目或撥給無外滙留成的區、縣、局使用;
③專項外滙,根據需要由國家計委隨時撥給并指定專門用途的外滙。
按其他分類方法
①留成外滙,為鼓勵企業創滙的積極性,企業收入的外滙在賣給國家后,根據國家規定將一定比例的外滙(指額度)返回創滙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或所在地使用;
②調劑外滙,通過外滙調劑中心相互調劑使用的外滙;
③自由外滙,經國家批準保留的靠企業本身積累的外滙;
④營運外滙,經過外滙管理局批準的可以用收入抵支出的外滙;
⑤周轉外滙額度和一次使用的外滙額度,一次使用外滙額度指在規定期限內沒有使用完,到期必須上繳的外滙額度,而周轉外滙額度在使用一次后還可繼續使用;
⑥居民外滙和非居民外滙,境內的機關、部隊、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住在境內的中國人、外國僑民和無國籍人所收入的外滙屬于居民外滙,駐華外交代表機構、領事機構、商務機構、駐華的國際組織機構和民間機構以及這些機構常駐人員從境外攜入或滙入的外滙都屬非居民外滙。
各國外滙英文簡稱:
美元(USD)、德國馬克(DEM)、歐元(EUR)、日元(JPY)、英鎊(GBP)、瑞士法郎(CHF)、法國法郎(FRF)、意大利里拉(ITL)、荷蘭盾(NLG)、比利時法郎(BEC)、丹麥克郎(DKK)、瑞典克郎(SEK)、奧地利先令(ATS)、港元(HKD)、加拿大元(CAD)、澳大利亞元(AUD)、新西蘭元(NZD)、新加坡元(SIN)、澳門元(MOP)、馬來西亞林吉特(MYR)等。
主要外滙
從外滙交易的角度講,一種貨幣要成為外滙必須有持續性的買盤和賣盤,而這需要滿足下列3種主要條件:(1)持有者必須相信這種具有儲藏價值的功能。(2)這種貨幣在國際貿易中必須可以作為計價的手段。(3)這種貨幣必須可以作為交易的媒介。目前,全世界有150多個國家,其中大約有30種貨幣屬于交易活躍的貨幣。單以這30種貨幣來說,每一種貨幣對其他貨幣一共有29種滙率,就會有435種不同滙率。目前世界外滙市場上重要外滙之間的基本格局是,大多數貨幣之間的基本定價關系仍以美元為主,美元的國際地位是與美國強大的發展實力和國際滙率制度形成與發展的歷史相聯系的。日本經濟的飛躍和相當實力使日元地位得以穩固和擴張。歐元是一個新生兒,歐洲區統一政策的強大后勁及其內在經濟實力決定了歐元必將成為21世紀與 美元、日元統領外滙市場風騷的重要貨幣。
亞洲各國中央銀行已經控制了世界外滙儲備的一半。中國大陸的外滙儲備已有9600多億美元,臺灣、香港緊隨其后,日本多擁有的外滙儲備已經接近一萬億美金。亞洲各國的增長趨勢正在使國際貨幣體系的權力平衡格局向著有利于亞洲的方向發展。
(一) 美元
美元的發行權屬于美國財政部,辦理具體發行的是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目前流通的紙幣面額有100、50、20、10、5、2、1元等7種,另有1元等于100分(Cents).美國目前流通的鈔票是1928、1934、1935、1950、1953、1963、1966、1969、1974、1977、1981、1985、1996等各年版。鈔票尺寸不分面額均為15.6×6.6厘米。每張鈔票正面印有券類名稱、美國國名、美國國庫印記、財政部官員的簽名。美鈔正面人像是美國歷史上的知名人物,背面是圖畫。另有500元和500元以上面額,背面畫面上沒有圖畫,流通量極有限。1963年起以后的各版,背面畫面的上方或下方又加印一句“IN GOD WE TRUST(我們信仰上帝)”。1996年美國開始發行一種具有新型防偽特征的紙幣,第一次發行的為100元券。美國鈔票圖樣中的中心字母或阿拉伯數字分別代表美國12家聯邦儲備銀行的名稱。
全球外滙交易中,美元的交易額占86%,美元是目前國際外滙市場上最主要的外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 各國中央銀行的外滙儲備包括黃金與各種貨幣,但其中最主要的儲備資產仍然是美元。
2、 全球的主要貿易品幾乎都以美元計價。
3、 大多數的國際貿易是以美元進行交易。
4、 絕大多數的國際性債務工具是以美元計價。
5、 在國際間旅行時,美元往往是最普遍被接受的貨幣。
6、 幾乎每一種貨幣都是以美元表示價值。
7、 當國際間發生危機事件,資金希望尋求避風港時,美元通常是第一個被考慮的對象。
8、 美元區的情況決定世界范圍利率的發展。
(二) 歐元
歐元源于1989年提出的道爾斯計劃。1991年12月11日,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啟動歐元機制以來,到1999年初,大多數歐盟國家都把它們的貨幣以固定的兌換比例同歐元聯結起來。根基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歐洲單一貨幣叫做“ECU”。1995年12月,歐洲委員會決定講歐洲單一貨幣改名為歐元“Euro”。2002年1月1日起,所有收入、支出包括工薪收入、稅收等都要以歐元計算。2002年3月1日,“歐元”正式流通后,歐洲貨幣的舊名稱消失。
歐元紙幣由各參與國中央銀行責成的歐洲中央銀行負責發行。歐元硬幣將各個參與國政府負責發行。不同發行機構之間保持互相協調。歐盟政治家推動歐元的潛在意圖就是要結束“美元的專制統治”。1996年12月,設在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貨幣局宣布1999年歐盟統一貨幣——歐元設計圖案是經公開征選面評出的,奧地利紙幣設計家羅伯特·卡利納的方案中標。在該方案中,歐元共分7種面值,即5、10、20、50、100、200和500歐元,面值越大,紙幣面積越大。最小面值的5歐元紙幣為62毫米高,120毫米寬,最大面值的歐元紙幣為500。每種紙幣正面圖案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門和窗,象征著歐盟推崇合作和坦誠精神。紙幣的反面是各類橋梁,包括很早以前的小橋和現代先進的吊橋,象征著歐洲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聯系紐帶。各種門、窗、橋梁等圖案分別體現了歐洲各時期的建筑風格,市值從小到大依次為古典派、浪漫派、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和洛可可式、鐵式和玻璃式、現代建筑風格,顏色依次為灰色、紅色、藍色、橘色、綠色、黃褐色、淡紫色。同時,還有13顆五角星緊緊環繞歐盟旗。歐元硬幣由8種面額組成,包括1、2、5、10、20、50歐分。
歐盟有15個成員國,總人口超過3.7億,國內生產總值1997年為80970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0000美元,在世界國際貿易中占20.9%的份額,包括外滙儲備、黃金儲備、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和儲備頭寸在內的國際儲備約4800億美元,均高于美國和日本的相應數字。歐盟經濟的強大實力將支撐歐元的地位在世界范圍內不斷上升。歐元將在世界貿易中廣泛使用,國際范圍內以歐元為中心進行資產重組將引發金融市場的大幅調整,資產組合將發生變化。各國的外滙儲備中,歐元的數量將增加。當然由于慣性因素的作用,這樣變化將是漸進的。歐元區總共包括15個國家,分別是:奧地利、比利時、德國、希臘、法國、芬蘭、愛爾蘭、意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西班牙、斯洛文尼亞、塞浦路斯、馬耳他。
(三)日元
日元由日本銀行發行。日本發行的紙幣面額有10000、5000、1000、500、100、50、10、5、1元等,另有500、100、50、10、5、1元鑄幣。日本鈔票正面文字全部使用漢字(由左至右順序排列),中間上方均有“日本銀行券”字樣,各種鈔票均無發行日期。發行單位負責人是使用印章的形式,即票面印有紅色“總裁之印”和’發券局長“圖章各一個。
(四)英鎊
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英格蘭銀行發行。1971月15日,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New Penny),1英鎊等于100新便士。目前,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50新便士及1英鎊的鑄幣。
英國于1821年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準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7.32238純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廢除金本位制,金幣停止流通,英國停止兌換黃金,英鎊演化成不能兌現的紙幣。但因外滙管制的需要,英國1946年12月18日仍規定英鎊含金量為3.58134克。1947年7月15日,英國宣布英鎊實行自由兌換,由于外滙儲備迅速流失,于同年8月份又恢復外滙管制。1971年8月15日美元實行浮動滙率后,英鎊開始以不變的含金量為基礎確定對美元的比價。同年12月18日美元正式貶值后,英鎊兌換美元的新的官方滙率升值為1英鎊兌換2.6057美元,實際滙率在1英鎊兌換2.5471美元至2.6643美元的限度內浮動,波幅為4.5%左右。1973年3月9日,西歐八國組成聯合浮動集團,英國未參加,繼續單獨浮動。1990年10月8日,英鎊加入歐洲貨幣體系,其對貨幣體系內各種貨幣滙率的波動幅度為6%。1992年9月16日,英國宣布英鎊暫時脫離歐洲貨幣體系。
(五)港幣
港幣又稱香港元,主要是由英資上海滙豐銀行(The Hong Kong and Shanghai Corporation)、香港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和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發行。目前在香港流通的港幣面額有:1000、500、100、50、20、10、5元紙幣,另有1分紙幣及5、2、1元和5、2、1毫硬幣。1港幣等于10毫,1毫等于10分。港元實行對美元的聯系滙率制,美元對港元的滙率1:7.8左右浮動。
(六)澳大利亞元
澳大利亞元又稱澳元是澳大利亞的法定貨幣,由澳大利亞儲備銀行負責發行。目前澳大利亞流通的有5、10、20、50、100面額的紙幣,另有1、2、5、10、20、50分鑄幣。1澳大利亞元等于100分。所有硬幣的正面圖案均為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頭像。新版澳大利亞元是塑料鈔票,經過近30年的研制才投入使用,它是以聚酯材料代替紙張,耐磨,不易折磨,不怕揉洗,使用周期長而手感強烈,具有良好的防偽特性。
(七)加拿大元
加拿大元由加拿大銀行(Bank of Canada)發行。加拿大紙幣有1、2、5、10、20、50、100、1000元等8種面額。另有1元和1、5、10、25、50分鑄幣。1元等于100分。1935年加拿大發行了印有英女皇喬治五世像的第一批鈔票;1937年發行了印有英皇喬治六世像的1937年版鈔票;1954年發行了印有伊麗莎白二世頭像的1954年版鈔票;1970年年8月以來又陸續發行了印有英皇喬治六世像的1937年版鈔票;1970年8月以來又陸續發行了新鈔。新舊版本鈔票均可流通。硬幣正面均鑄有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頭像,背面鑄有加拿大的英文“CANDA”字樣。加拿大居民主要是英、法移民的后裔,分英語區和法語區,因此鈔票上均使用英語和法語兩種文字。
(八)新加坡元
新加坡元由新加坡貨幣局發行。目前新加坡流通的貨幣有:10000、1000、500、50、20、10、5、1元等面額的紙幣,1元及50、20、10、5、1分鑄幣。1元等于100分。新加坡紙幣中20、25、500、10000元券各有一種版式;1、5、10、50元券各有兩種版式;100、1000元券各有三種版式。一種版式以胡姬花票面主要圖案;另一種版式以鳥類為票面主要圖案;第三種版式鈔票為1984年以來發行的面額為100、1000元券鈔票,票面主要圖案是各種不同的輪船。在各種,面額鈔票的正背面顯著位置上均印有“SINGAPORE”字樣,正面還印有“立獅扶星月盾牌”圖。新舊版鈔票混合流通使用。新加坡鑄幣中的5、10、20、50分這4種各有兩個樣式。
(九)瑞士法郎
瑞士法郎的發行機構是瑞士國家銀行,輔幣進位是1瑞士法郎等于100生丁,紙幣面額有10、20、50、100、500、1000瑞士法郎,鑄幣有1、2、5瑞士法郎和1、5、10、20、50生丁等。由于瑞士奉行中立和不結盟政策,所以瑞士被認為最安全的地方,瑞士法郎也被稱為傳統避險貨幣,加之瑞士政府對金融、外滙采取的保護政策,使大量的外滙涌入瑞士,瑞士法郎也成為穩健而頗受歡迎的國際結算和外滙交易貨幣。
外滙管理
亦稱為外滙管制,是指對外滙的收支、買賣、借貸、轉移以及國際間結算、外滙滙率和外滙市場所實施的一種限制性的政策措施。
目前,我國外滙管理體制基本上屬于部分外滙管制,即對經常項目的外滙交易不實行或基本不實行外滙管制,但對資本項目的外滙交易進行一定的限制。
我國外滙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在經常項目下可兌換的基上,創造條件,逐步放開,推進資本項目下可兌換,從而實施人民幣的完全可兌換。
經常項目可兌換:
指對屬于經常項目下的各類交易,包括進出貨物、支付運輸費、保險費、勞務服務、出境旅游、投資利潤、借債利息、股息、紅利等,在向銀行購滙或從外滙帳戶上支付時不受限制。
1997年,國務院通過立法形式,明確了我國實行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其中增加規定,國家對經常性國際支付和轉移不予限制。
外滙交易市場
外滙交易市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產品市場,到2007年9月日均交易量達到3.2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證券市場的30倍,中國股票市場日均交易量的600倍。日常所說的外滙交易是指同時買入一對貨幣組合中的一種貨幣而賣出另一種貨幣的外滙交易方式。國際市場上各種貨幣相互間的滙率波動頻繁,且以貨幣對形式交易,比如歐元/美元或美元/日元。
外滙交易市場的主要優勢在于其透明度較高,由于交易量巨大,主力資金(如政府外滙儲備、跨國財團資金滙兌、外滙投機商的資金操作等)對市場滙率變化的影響能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對滙率波動的基本面分析來看,能夠起到較大影響的通常是由各國政府公布的重要數據(如GDP、央行利率),高級政府官員的講話,或者國際組織(如歐洲央行)發布的消息。
外滙交易市場沒有具體地點,沒有中心交易所,所有的交易都是在銀行之間通過網絡進行的。世界上的任何金融機構、政府或個人每天24小時隨時都可參與交易。
國內外滙公司
目前國內沒有自己外滙公司,全部都是代理商。現在市場上國內用戶量比較大的平臺分別是TBI,ECM ,ODL FXDD FXSOL 福滙(FXCM)艾福瑞(ALPARI)
。
TBI中華區設有分支機構——上海
ECM中國區總代理 華富投資
ODL主要代理商有 名滙國際 龍滙、 美滙、 環球金滙網 等
FXDD主要代理商有 杭州第三波 亞滙等
FXSOL主要代理商是 環亞
福滙由于其運作方式的原因,國內沒有有實力的代理商。
英國艾福瑞(ALPARI(UK))在中國有上海代表處
外滙滙率
外滙交易是以一種外幣兌換另一種外幣。報價即為滙率,通常用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例來表示,例如:USD/JPY、GBP/JPY。滙率是第一種貨幣(作為基礎貨幣)以第二種貨幣(作為計價貨幣)來表示價格。例如:USD/JPY的滙率為120.10即表示1美元兌換120.10日元。一種貨幣不能單獨成為滙價。滙率標價的最小單位稱為點。GBP/JPY的滙率從243.50變成243.51,即滙率上升了一個點。
外滙保證金
在各樣投資項目中,最公平而最吸引的人的可算是外滙保證金交易。外滙保證金交易就是投資者以銀行或外滙經紀商提供的平臺進行外滙交易。銀行或經紀商一般可以提供90%以上之信托,換言之投資者只要持有10%左右的資金(保證金)就可進行外滙交易,以全球同步外滙行情為交易數據。 這是通過資金杠桿原理,簽訂委托賣外滙的合同,繳付一定比率的交易保證金,便可成倍放大的外滙交易。例如:你有1000美元在一個資金賬戶中,外滙經紀商提供的是1:200的杠桿率,您可擁有買到最高200000美元的購買能力。
外滙點差
在外滙市場上,通常是同時報出買入價格和賣出格價。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差額被稱為點差。
例如:美元日元(USDJPY)由120.00變為121.00時,121.00-120.00=1.00日元,點差為100點。英鎊美元(GBPUSD),由1.0000變為0.9800時,點差為200點。
外滙直盤與交叉盤
外滙直盤是指美元對其他貨幣的交易。例如:歐元/美元、美元/日元、英鎊/美元。
交叉盤是指兩個非美貨幣之間的交易。例如:歐元/英鎊、歐元/日元、英鎊/日元。
外滙基礎知識:
外滙是國際滙兌的簡稱。通常指以外國貨幣表示的可用于國際間債權債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外滙的主要交易方式
在中國適合中小投資者參與的外滙交易方式主要有兩種:外滙實盤交易及外滙保證金交易。
外滙實盤交易
外滙實盤交易又稱外滙現貨交易。在中國個人外滙交易,又稱外滙寶,是指個人委托銀行,參照國際外滙市場實時滙率,把一種外幣買賣成另一種外幣的交易行為。由于投資者必須持有足額的要賣出外幣,才能進行交易,較國際上流行的外滙保證金交易缺少保證金交易的賣空機制和融資杠桿機制,因此也被成為實盤交易。自從1993年12月上海工商銀行開始代理個人外滙買賣業務以來,隨著我國居民個人外滙存款的大幅增長,新交易方式的引進和投資環境的變化,個人外滙買賣業務迅速發展,目前已成為我國除股票以外最大的投資市場。
截止目前,工、農、中、建、交、招,光大等多家銀行都開展了個人外滙買賣業務,國內的投資者,憑手中的外滙,到上述任何一家銀行辦理開戶手續,存入資金,即可透過互聯網、電話或柜臺方式進行外滙買賣。
外滙保證金交易
外滙保證金交易又稱虛盤交易,就是投資者用自有資金作為擔保,從銀行或經紀商處提供的融資放大來進行外滙交易,也就是放大投資者的交易資金。融資的比例大小,一般由銀行或者經紀商決定,融資的比例越大,客戶需要付出的資金就越少。
作用
外滙作為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是國際間經濟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對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發展和政治文化交流,債務關系發生在不同國家之間,由于貨幣制度不同,一國貨幣不能在其他國家內流通,除了運送國際間共同確認的清償手段──黃金以外,不同國家間的購買力是不可能轉移的。隨著銀行外滙業務的發展,國際間大量利用代表外滙的各種信用工具(如滙票),使不同國家間的貨幣購買力的轉移成為可能。②促進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的發展。外滙是國際間經濟往來的產物。沒有外滙,就不能加速資金的國際間周轉和運用,國際經濟、貿易和金融往來就要受到阻礙。以外滙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不僅可以節省運送現鈔的費用與避免運送風險,而且可以避免資金積壓,加速資金周轉,從而促進國際間商品交換和資本流動的發展。③便利國際間資金供需的調劑。例如,發展中國家為加快建設步伐,需要有選擇地利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長短期信貸資金,發達國家的剩余資金也有尋找出路的必要。因此,外滙可以發揮調劑國家之間資金余缺的作用。
用于平衡國際收支、穩定滙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滙積累。
外滙市場的重要性
首先,宏觀經濟模型應該包括所有影響這一模型的變量,并相信這些變量的總和會決定這一模型的結果。這一原則同樣適用于外滙市場。外滙市場的短期劇烈波動可能是由于市場參與者主觀地排斥某些信息,片面地接受或過分地接受某些信息,使外滙價格過分扭曲;也可能是某些影響外滙波動的信息掩蓋了其它一些同樣重要的信息,造成外滙價格大起大落。其次,如果外滙市場不是一個有效益的市場,那么就會導致一些糾偏的行為在市場中出現,如以牟利為動機的投機者介入市場、需要準確地發布影響市場的信息、政府干預等。這些糾偏的行為有時會使實際價格與均衡價格趨于一致,有時卻又會進一步扭曲市場的價格波動。
再次,外滙市場是不是一個有效益的市場,將直接關系到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決策,成為投資者考慮是否把資本投在外滙市場的重要因素。從現在外滙市場的實際波動來看,外滙市場在長期可能是一個有效益的市場,但短期來說仍沒有辦法能夠證明。目前對外滙市場每天波動影響最大的是新聞,它包括經濟和政治兩大類。此外,市場投資者的意愿和心理因素,又常常使這些新聞對外滙市場的影響進一步擴大。
全球主要外滙市場
◆全球主要外滙市場外滙市場是指由銀行等金融機構、自營交易商、大型跨國企業參與的,通過中介機構或電訊系統聯結的,以各種貨幣為買賣對象的交易市場。它可以是有形的---如外滙交易所,也可以是無形的---如通過電訊系統交易的銀行間外滙交易。據國際清算銀行最新統計顯示,國際外滙市場每日平均交易額約為2萬億美元。
◆目前,世界上大約有30多個主要的外滙市場,它們遍布于世界各大洲的不同國家和地區。根據傳統的地域劃分,可分為亞洲、歐洲、北美洲等三大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有歐洲的倫敦、法蘭克福、蘇黎世和巴黎,美洲的紐約和洛杉磯,澳洲的悉尼,亞洲的東京、新加坡和香港。著名的金融交易指數有納斯達克(N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道瓊斯(Dow Jones Indexes),香港恒生指數(Hang Seng Index),日經指數(Nikkei Stock Index)等交易指數地點,外滙剛剛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不久,所以市場前景非常地廣闊,就拿全球日交易量來說,每日約為36,000億美元。
◆每個市場都有其固定和特有的特點,但所有市場都有共性。各市場被距離和時間所隔,它們敏感地相互影響又各自獨立。一個中心每天營業結束后,就把訂單傳遞到別的中心,有時就為下一市場的開盤定下了基調。這些外滙市場以其所在的城市為中心,輻射周邊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由于所處的時區不同,各外滙市場在營業時間上此開彼關,相跟著掛牌營業,它們相互之間通過先進的通訊設備和計算機網絡連成一體,市場的參與者可以在世界各地進行交易,外滙資金流動順暢,市場間的滙率差異極小,形成了全球一體化運作、全天候運行的統一的國際外滙市場。
外滙交易主要操盤手法: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交易系統;
二、等待一個反轉的形態或信號出現;
三、入市點是選擇突破的時機還是選擇突破后回調的時機;
四、要想入市,先找好止損(即歷史上的一次最強大的壓力或支撐位);
五、根據上漲或下跌回調的50%位入市;
六、選擇入市時機時,應觀看MACD和KDJ是否金叉或死叉(MACD是處在由大轉小亦或由小轉大);
七、根據江恩的數列(3、5、4、7、13。。。)和時間窗判斷日線行情(一般在15日容易反轉,上半年來六、二一;下半年來八、二三;神數15站中間);
八、突破長期趨勢或通道,往往是一波新的行情的開始。
外滙中的外幣
從形式上看,外滙是某種外國貨幣或外幣資產,但不能認為所有的非本國貨幣都是外滙,只是那些具有可兌換性的外國貨幣才能成為外滙。
可自由兌換貨幣
凡是接受IMF協定第八條規定的國家的貨幣在國際上被承認為可自由兌換貨幣。這些國家必須履行三條法規:
1.對國際經常往來的付款和資金轉移不得施加限制;
2.不施行歧視性貨幣措施或多種貨幣滙率;
3.在另一成員國要求下,隨時有義務換回對方在經常往來中所結存的本國貨幣。
迄今為止,全世界已有50多個國家的貨幣可自由兌換。
有限度自由兌換貨幣
凡是接受IMF協定第十四條規定的國家,其貨幣被視作有限度自由兌換貨幣,這些貨幣的共同特征表現為對國際經常往來的付款和資金轉移施加各種限制。如限制居民的自由兌換或限制資本項目外滙的兌換。我國的人民幣屬于有限度自由兌換貨幣。
外滙的優勢
1、成交量大,市場透明度高 全球外滙市場日均成交量達3.2萬億美元,如此大的市場不存在莊家,且外滙投資的對象是國家經濟,數據和新聞都是在全球范圍內共享的;
2、杠桿靈活,交易成本輕 可調節的杠桿比例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
3、雙向交易,獲利不受市況所限 外滙交易可做多,可做空,無論熊市牛市,只要市場行情波動均有機會獲利;
4、T+0交易,24小時市場 全球7x24小時不間斷的外滙市場,不同于股票,外滙是T+0交易,隨時可買賣;
5、風險可控,可預設止損和限價點 通過設置止損和限價點,可以幫助交易者及時控制虧損或鎖定獲利;
6、交易迅速,即時成交無需等待 在通常的市況下,所有訂單都可以在指定的價位或者指定的范圍內即時成交
主要的外滙平臺有:
FxPro ,MasterForex,FXCM,FXSOL,PFG,GDI,FXDD,ODL等
- 上一頁:關于滙率相關知識問答
- 下一頁:外滙市場